杨殷平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长夏一过,又迎来了天高云淡的金色秋天。
在这黄花盛开季节,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诗句。这是毛泽东1929年秋天在革命根据地闽西,当时革命形势与他个人在革命队伍中处境都最困难的时候写的《采桑子——重阳》。此词虽写的是战地秋天景象,却表现得那么海阔天空,气度恢宏,豪迈乐观。使人读后不会感到秋天萧飒之气。
我自青年到老年,在不同年龄段里读这首词都有不同的感受,随着年事的增长,理解也逐步地加深。
岁岁重阳都读“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随着年事的增长,年年都能温故而知新。开始只是肤浅地将人与天作简单的对比,浅薄地理解为:人很快就会老去的,而天地是长久存在不变的。一岁又一岁地就这么过去了,“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的心态来理解此词意,有些感伤时光流逝。以后随着人生更多的积累,进入了“知天命”之年后,就能领悟到这句诗是在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说人生是有尽的,“天”可以理解为宇宙、历史,而宇宙、历史是不断延续无尽的。时光这么一岁一岁地流逝,易老的“人生”怎么溶进难老的“天”中去呢?只有趁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推动历史车轮前进,老了以后把我们一生的知识积累传授下去,这不就把我们的生命溶进了难老的“天”中去了吗?只有这样地理解第一句,才能与后面气度恢宏的各句合上拍。
《重阳》这首词,接下去的各句告诉读者,只要把人生观摆正了,过尽了人生的春夏到了秋天,也会有“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乐观心态。就能不管他“—年一度秋风劲”,也有“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胸怀,于是就能用“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气度去应对险恶的环境。这里更有藐视“万里霜”的良好心态。
读这首词,随着我青年、中年、老年各个年龄段的衍进,都有不同的理解深度。人这一生是多彩的。多彩的人生,就体现在不同的年龄段对这首《采桑子——重阳》不同的解读上。
重阳本来是农历的一个节令,具体时间在每年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又称“重九”。我国的哲思理念以九为大数,两个九重叠在一起的“重九”,象征着一年中最大的数。旧时有在这一天吃千层糕、去郊外登高、放风筝祈求免灾、高寿等风俗。现在我国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举行些敬老活动,表示对老年人的敬重,促进社会的和谐。
这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传承,汇集在《采桑子——重阳》这一诗词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