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 邮编

    210014

  • 电话

    025-84391043

走近疫苗之父,疫苗是如何诞生的?


 


天花、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等传染病曾经一度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无数人命丧黄泉,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科学家为了人类健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矢志不移地投入到疫苗的研发工作中,由于疫苗的发明和应用,人类实现了消灭天花的梦想,脊髓灰质炎病例减少了99%以上,其它传染病如白喉、破伤风及狂犬病等也得到有效的控制,让我们走进他们,了解他们!

天花疫苗的发明者

花疫苗的诞生是医学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那还是18世纪末的事,故事的主角是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

天花这种古老的疾病在人类中存在了上万年,18世纪的欧洲也饱受天花困扰,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感染天花之后的死亡率非常高,死状也很惨,这里就不放图吓大家了。其实在琴纳之前,已经有从患病的人身上取脓物接种给未患病的人、让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风险太高,还是有可能导致死亡的。

当时琴纳在英国乡间行医,当地人都知道,挤奶女工似乎不会受到天花的影响。琴纳就猜测,也许是女工的牛痘让她们获得了免疫力。牛痘这种病和天花类似,但是要温和得多,一般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琴纳做了个实验。他从挤奶女工手上的痘痂里取了一些脓液,接种给了一名8岁男孩。男孩发了点儿烧,但是没什么大事。而最关键的一步是,琴纳随后给男孩接种了天花,男孩并没有发病。琴纳通过这个步骤证明,接种牛痘确实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

琴纳的工作现在被认为是免疫学的基石,而天花后来也成了唯一一种被人类从地球上根除的传染病。下图是一张比较有名的画作,也画了接种的过程。

炭疽疫苗和狂犬疫苗发明者

要知道,微生物学是19世纪才正式诞生的,琴纳的疫苗出现时,人们还并不清楚疾病和微生物的关系。这个关系要留给琴纳的继承人——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来发现。

巴斯德其实是个化学家,同时也是个使用显微镜的高手,上面这张他最有名的画像上就有一台显微镜。医学的发展显然离不开仪器的辅助,如果没有合适的仪器,很多进展都无从谈起。

其实大家对巴斯德应该很熟悉,现在我们喝的“巴氏奶”都经过了“巴氏灭菌法”的消毒,这个方法就来自巴斯德。

巴斯德一开始对微生物产生兴趣,源自他对发酵现象的研究。在巴斯德之前,有一种“自然发生”理论,说腐肉里的蛆是自然产生的。但是巴斯德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腐肉生的蛆来自昆虫下的卵。他还证明,空气中充满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巴氏消毒法就是通过把牛奶加热到一定温度,来去除牛奶里的微生物。

现在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享受免费的疫苗接种服务,一直持续到12岁。接种的疫苗种类也很多,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等等,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疾病的发生,可以说是一项关爱民生的善举。

以前曾以为疫苗是一种可以对抗病毒的药,实则不然。疫苗其实就是病毒本身,只是经过了减毒、灭活等处理,它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人体接触到这种并不具备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保护物质。当再次接触到真正的病原菌时,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以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可以说,接种疫苗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方式,只是前面的“毒”已经不具备毒性。

那么疫苗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漫长的疫苗发展史中,还不乏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值得一品。要说疫苗的诞生,就不得不提“疫苗之父”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他是英国的一名医生,为人类打败天花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古时候起,人们就饱受天花困扰,并且拿它毫无办法。我国仅清朝有四位皇帝感染天花,其中顺治、同治死于天花,康熙和咸丰侥幸捡回一条命,脸上却永久留下麻子的印记。18世纪的欧洲也在遭受天花瘟神的摧残,每年致死人数超过40万人。彼时爱德华琴纳在乡间行医,他发现农场的挤奶工很少患天花,但一般都会得牛痘。牛痘与天花相似,但毒性很弱,对健康不会产生多大影响,是不是牛痘让他们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力呢?

爱德华琴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从挤奶女工手上的痘痂里取了一些脓液,接种给了一名8岁男孩。男孩发了点儿烧,但是没什么大事。而最关键的一步是,琴纳随后给男孩接种了天花,男孩并没有发病。琴纳通过这个步骤证明,接种牛痘确实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琴纳的这一实验使得人类彻底打败了天花瘟神,他的工作也被认为是为免疫学奠定了基石。只是18世纪还没有微生物学,琴纳也并没有生产出完整意义上的疫苗,最可贵的是他提供了一种对抗疾病的思路。

好在后继有人,真正坐实了疫苗的抗病效果的是另一位伟大的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如果你不知道巴斯德是谁,喝牛奶的时候注意一下包装盒,上面写的“巴氏灭菌法”就源自巴斯德。他原本是个化学家,但对微生物研究兴趣深厚,狂犬病疫苗是他一生最伟大的发明。狂犬病是最可怕的传染病之一,致死率100%,在狂犬病疫苗问世前,人们被狗咬伤后的处理办法是到铁匠铺烫烧伤口,非常痛苦且效果不佳。1880年底,一名兽医带着两只病犬来拜访巴斯德,探讨用病犬的唾液能不能制成狂犬病疫苗。巴斯德决定试一试,于是他和助手冒着被咬伤传染的风险收集病犬唾液,并把它注射到其它狗身上,但没一会儿健康的狗也被传染死亡了。

类似的动物实验做了无数次,巴斯德推断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集中在神经系统,于是进行了下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他取出一段患狂犬病兔子的脊髓,放在一个无菌烧瓶中干燥,干燥后脊髓中的狂犬病毒已经失去活性。于是他把干燥后的脊髓研磨成粉,和蒸馏水混合,制成最初的狂犬病疫苗。又经过反反复复的验证实验之后,巴斯德发现未经干燥的脊髓溶液注射进狗的身体,狗必死无疑;经过干燥处理后的脊髓溶液注射进狗的身体,狗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能抵抗狂犬病。巴斯德终于高兴的向世界宣布,狂犬病疫苗研制成功,这个致死率100%的难题被人类攻克了!

1885年,一个绝望的妇女带着9岁的儿子来找巴斯德,儿子被狗咬伤已经四五天,请求救救他。巴斯德为他注射了自己研制的狂犬病疫苗,这是历史上往人体内注射的第一针狂犬病疫苗,在后续十天里又继续注射了十几针不同毒性的疫苗。一个月过去了,小男孩安然返乡。此事引起了轰动,国内外的患者纷纷来找巴斯德求救,一时间络绎不绝。巴斯德和助手日夜忙碌,终因积劳成疾,于1887年10月23日上午突发脑溢血,丧失语言能力。巴斯德70岁生日时,法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当时的法国总统赠与他一枚勋章,上面刻着:纪念巴斯德70岁生日,法兰西感谢你,人类感谢你!

我们今天享受到的免费疫苗接种,其实经历了几个世纪艰苦地探索与研究,里面倾注了几代甚至十几代世界伟大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的心血。摘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