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 邮编

    210014

  • 电话

    025-84391043

“南粳之父”王才林


 





王才林,男,汉族,1959年4月生,江苏无锡人,二级研究员。现任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院长,曾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水稻攻关协作组首席专家、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才林长期从事水稻新品种遗传育种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农村部“948”、跨越计划、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点研发计划等30多个重大项目。育成优良食味粳稻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718等品种20多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获国家专利40多项、植物新品种权80多项,编制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2项。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著作3部、参编2部。先后获得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一、他研究发明了一个实用性新品种,被誉为“南粳之父”

王才林利用去日本留学的机会,把日本用于做寿司料理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基因引入中国,实现了日本品种中国化,不但好吃、具有软香糯甜的特性,还有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的优点,在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2008年,王才林和他的科研团队创造发明了南粳系列第一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在2016年日本举行的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食味品鉴会上,“南粳46”一举战胜日本诸多品种荣获“最优秀奖”;在2019年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鉴会上,“南粳46”在粳稻组得分排名第一,成为全国“最好吃的大米”。“南粳46”水稻为半糯性软米品种,是介于粳稻和糯稻之间的实用性新品种。

南粳系列水稻到目前为止,已有26个品种获得审定。截至2023年,以苏南地区“南粳46”“南粳5055”、苏中地区“南粳9108”“南粳5718”和淮北地区“南粳2728”“南粳9308”为代表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在江苏省的年推广面积达到1300多万亩,其中南粳9108连续8年超过500万亩,成为江苏省推广面积最大、全国常规水稻第三大品种,并在周边省、市、区相继引种示范。

这一类品种已经引领了长江中下游粳稻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截止到2023年,江苏省已有59个软米品种通过审定,除南粳系列外,还有苏香粳、宁粳、武粳、扬粳、常粳等多个系列。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浙江、安徽等区域也有38个软米品种通过审定,其中有20个是南粳46和南粳9108的后代。

二、他精心培养了一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荣获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2023年“全国科普活动日”之际,王才林光荣当选为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是由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从全省科研生产一线人员中评选出,全省只有20个表彰名额,王才林以带领团队研发培育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胜出。

王才林先后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创新创业导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导师。5月播种、6月插秧、8月杂交授粉、10月选种收获,酷暑时节奔波在江苏田间地头,寒冬腊月坚守在南繁基地育种一线,四十年的寒来暑往王才林带领他的团队和学生真正把“论文写在稻田里”。正是以这种“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务实追求,王才林先后培养出3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带领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

王才林利用优良食味粳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和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精心打造了一支拥有20多名优秀科技人员组成的优良食味水稻研发团队,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5人,博士10人。研发团队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跨越计划、行业科技专项等国家级科技项目数十项。2023年,王才林的博士生、研发团队继任负责人张亚东牵头承担的,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等十家单位共同实施的“长江中下游优质高产高效粳稻新种质创制与应用”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期五年的立项资助。研发团队培育的南粳系列水稻先后有7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有2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2024年国家主导品种,为长江中下游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三、他支撑服务了一个省域公用品牌,成为“水韵苏米”品牌打造的首席专家

“水韵苏米”是江苏省打造的优质稻米省域公用品牌。“水韵苏米”集体商标2019年注册。截止到2023年12月,已授权50家江苏省稻米生产企业共同使用,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20万亩。“水韵苏米”连续5年被《粮油市场报》评为中国粮油榜“中国粮油影响力公用品牌”,连续6年被省政府列入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之一”,2023年、2024年连续2年江苏省省委一号文件要求:持续推进“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建设。

以王才林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优良食味水稻育种团队围绕南粳系列优良食味水稻,在品种改良培育、良种繁育、种植标准体系制定、储存加工技术研究和品牌创立等“水韵苏米”全产业链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与推广服务工作,为江苏省“水韵苏米”品牌打造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王才林的南粳系列水稻是水韵苏米品牌打造的核心要素,南粳系列品种成为“水韵苏米”品牌打造的主流原粮品种。2023年江苏省第三届“好吃苏米”品鉴大赛共发布了“好吃苏米”10个金奖、20个优秀奖,30个获奖产品中有27个“南粳”系列品种,占比90%。南粳系列水稻品种“兼具北方米的韧性嚼劲和南方米的软糯香甜”的特性,成为我省“水韵苏米”的金字招牌和品牌芯片,王才林也成为“水韵苏米”品牌打造的首席专家和品牌形象代言人,并当选为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名誉副会长。王才林领衔的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被江苏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评为“科技创新优秀团队”、被“粮油市场报”评为第十三届“中国粮油乡村振兴引领企业”。

四、他研发推广了一套水稻生产“三品一标”标准体系,被推选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推广大使”

王才林和他的研发团队从2018年起,先后研发制定了有关“水韵苏米”产品与技术的8个标准,包括:优良食味半糯粳稻生产技术规程、优良食味半糯粳稻品种品质标准、江苏大米稻谷标准、江苏大米标准、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标准等系列标准。以标准化为大框架,通过落实“水韵苏米”品牌产品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的各项标准与制度,把水稻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轨道,全面提升了稻米产品品质和“水韵苏米”品牌价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省活动现场,王才林正式被聘请为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推广大使”,虽然已过退休年龄,但王才林仍然活跃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一线,向更多从事农业生产一线的新农人讲述水韵苏米“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故事。

近几年来,王才林和他的研发团队以优质大米品牌创建为目标,依托市场化运作机制,先后在江苏(南京市金陵味稻、苏州市太湖生态大米、常州溧阳庆丰大米、无锡锡山大米、溧水公正稻米等)、浙江(平湖市平湖大米)、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含山大米)、上海(嘉定农耘达疁城大米)建立了10万亩的南粳46“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基地,从南粳46原种供应到种植基地的选择、集中育秧技术、肥水运筹、专用肥配备、病虫害绿色防控、收获烘干储藏、品牌运营等生产全流程提供关键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用他的话说是:利用好品种,通过标准化,种出好品质,打造好品牌,卖出好价格,助力乡村振兴。

五、他探索创建了一个优质稻米市场化发展模式,被评选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王才林和他的研发团队利用亚夫科技服务专项和地方政府农技资源,分别在溧阳、涟水、射阳等市县,通过建立王才林专家工作站、建立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共建稻米产业研究院、合作研发“水韵苏米”核心企业专用品种、合作开展品牌产品打造等多种形式,探索性创建了江苏不同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的优质稻米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科技支撑服务范式。

2022年开始,王才林院长领衔的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与溧阳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共创“才林高科”庆丰大米品牌为突破口,通过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运营,形成了溧阳市稻米产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推动了溧阳市优质稻米产业从种养环节向加工流通二三产业延伸,提高溧阳市优质稻米产业的增值增效空间。

合作共建的溧阳南渡镇3800亩南粳46生产基地,以市场化共同运营为主导,探索建立了基地绿色生产、订单加价收购与品牌市场运营相结合的优质稻米产业融合发展实体化运营模式。该生产基地在2023年被江苏省粮食协会授予水韵苏米“三品一标”南渡标准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这是江苏省粮食协会授予的江苏省首家水韵苏米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

2023年,王才林研发团队的项目“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选育与应用”入选江苏省现代农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王才林的南粳系列粳稻品种及其“三品一标”标准化体系,在优质稻米产业高产优质、良种良法、品质品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方面,独树一帜,为江苏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增收、农民受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在江苏,普通稻谷一般平均约为1.31元/斤,而南粳9108、南粳5055可以卖到1.45元/斤,南粳46更是可以卖到1.65元/斤。按每年推广面积1300万亩,平均亩产600公斤、每亩增产25公斤、每公斤加价0.3元计算,种植南粳系列优质品种每亩增收253元,农民每年种植增收32.89亿元;按每亩用种量5公斤、每公斤种子10元计算,种子企业每年销售南粳系列优质稻种销售额超过6.5亿元,每年新增利润1.3亿元;水韵苏米核心企业年生产大米300万吨左右,年销售收入约150亿元,年增收5.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