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 邮编

    210014

  • 电话

    025-84391043

关于水稻生产科技服务的几点体会与建议


施德堂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老科协)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句容市后白镇合作建立的优质水稻产业研究院是切合乡镇振兴,做强水稻产业,符合时代需求,强化产研结合的好项目。我有幸于2021年被邀协助我院年轻的科研人员开展有关的水稻品种与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在此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我院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深入生产、深入群众、勇于实践、作凤严谨,敢于创新,他们必将为我院农业科研亊业开创新的局面。

水稻产业研究院的工作卓有成效,2022年三十多户种田大户的水稻单产平均达1200-1400多斤。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南粳46号得到了普及。后白镇投资近百万元建设的王才林农场,示范了10个我院的水稻新品种,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平均亩产达1400斤左右,王才林同志在后白镇广大农民中具有崇高威望被称为南粳46之父。

令人遗憾的是有机稻米的生产中,由于技术落实出现偏差,小苗育秧时二叶期没有及时揭膜,造成膜内高温高湿诱发严重悪苗病,导致秧苗素质较差:整地时没有严格按照间隔二至三次的诱发灭草的耕作要求及田面平整度达瓜皮水不见土疙瘩的标准,加之田埂破残不保水,致草害十分严重。尽管采取人工拔草与机械除草,仍难以挽回草荒的结局。水稻生产是生物体不可逆的生命生长过程,其操作的细节正确与否决定着丰收与歉收,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加之我在生产实践及调查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建议:

1.种植业耕地应流转给谁经营;

八十年代,太湖地区在刚实行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起步发展阶段,即出现一户多田,一田多户,土地零星分散,不利于作业与管理;工农兼业经营,两相难以兼顾,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为此领导决策部门提出了具有战畧意义的、方向性的决策,农业发展必须实行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这是实施规模经营的初心。规模经营的形式与机制应是怎样的呢?

我院已故农业经济学家刘光玉同志在承担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七、五攻关项目《太湖地区适度规模农业及配套技术研究》中指出:适度规模农业的最佳形式是家庭农场,其效果均好于合作农场、村办农场、厂办农场或其他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组织。原因是规模经营的效益与家庭的经济利益直接挂沟,具有经营好土地的内在驱动力,并自发产生接受新技术及新装备的热情。后白镇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三十多户规模经营实体,大的有六百多亩,小的也有一百多亩,他们有的曾担任过镇的、村的农业技术员,对水稻生产技术非常熟悉,有的大户已自费加政府补贴装备了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配套机具,近年还配备了无人机施肥、喷药,数字化技术等。然而,随年龄的增长,承包经营者的老化,农村劳力的进一步转移,农业技术的迭代更新,农业耕地经营者急待更替与扩大。例如,承包经营王才林农场的周道兵及最大规模的农户丁大华均有儿子接班经营土地。我们必须培养职业农民承包经营土地,职业农民应由生产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其标准应有以下几点:,愿意扎根农业,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②,具备二至三年时间从事农业实践,具有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或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者;③,能操作主要农机具技能。我国是耕地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为了确保耕地资源高效产出,必须建立职业农民培训、评判与签证制度,只有具备职业农民的资格才能承包耕地经营。要制订政策,激励大学生到农村当职业农民,使他们政治上有地位,经营相当规模的土地其收入髙于或等于城里就业的人员。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农业与工业的剪刀差将长期存在,因而以工补农,以工支农将是持久的政策,应应用好这一政策吸引农业专业的人才到农村承包经营土地,从业创业。

近年来一些工业企业家及商业经营家十分热衷于下乡承包土地,且规模很大,有的达千亩以上,更有精明的工商业家跨省承揽土地经营权,规模达数千亩,这种模式对土地经营及农业的影响如何?值得从理论与实践,政策法规等方面加以硏究与探讨。我建议引导和鼓励那些有志为发展农业产业作贡献的企业家其投资方向应是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农田水利,道路及新农村建设上。并响应政府的号召以自已在工商业上取得的红利回馈农业,回馈农业经营者。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保障,首先在农机服务方面,现在很多农户已配备了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相应的农业机具,然而如何解决经营规模与每项农机的最佳效率与效益的作业规模上实现最佳配置。当前存在有些农户过度配置,使农机拥有量的浪费,有的农户规模较小,农机配置上缺乏某些环节的机械。这就需要我们研究不同规模农户最经济、最有效率与效益、最符合农时需要的农机最佳配置方案。同时要科学制订,农机宽裕户与缺乏户的相互调济,并确保所有农户均能按最佳农时要求,完成各项农亊活动。第二,农机农艺的一体化服务,农机作业必须符合水稻生产中农艺需求,农艺也必须适应农机作业特点。对此农艺应制订每个农艺环节的作业标准,农机则明确达到标准的作业流程。如耕地,耕翻深度,耕翻的走向使田中导致的土瘠或土沟有多宽;旋耕的深度,土块的细碎程度等。水田上水耙地,土面的平整度要求瓜皮水处处到不露块。水稻机械化育秧,盘育床土的厚度,不宜过厚,不宜过薄,宜一寸半左右,过厚不利盘根,起秧困难,过薄盘根过紧,影响移栽质量,也不利壮苗。播种密度过稀则机插吋易漏苗,过密则每穴苗数过多,应以每盘苗数为准。秧令则以三叶为适令移栽期,过早过迟均影响机插秧的移栽质量,不利于返青与分孽。无人机施肥喷药,收割机收割均要制定农艺要求与机具作业流程。这样可以使农机手明确作业流程与标准,同时作为制订收费标准,使机手与农户有明确的约定,减少矛盾。第三,农业服务体系还应在农产品的储存,加工,产品与生产资料的定价上为经营大户取得更大利益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在稻谷收储上已有一农业公司建立了收储风干设施,且运作得很好。但其他方面应逐步完善,才能使现代农业的运作机制建立起来。至于服务体系的组织机构,可以合作社也可以职业农民协会。

3.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四为一体必须加强建设与提高。

水稻产业要实现绿色、高产、优质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与良好运行十分重要,包括良田是基础、良制是关键、良种是核心、良法是保障。首先,良田必须农田水利设施达到灌得进、排得出、降得下,水稻离不开水,要求农田水利能将水灌得进稻田,但水稻生长中期为了促进根系深扎,抑制无效分蘖及中后期叶片的过度生长,必须脱水烤田,稻田的水必须排得出;为有利水稻后期的籽粒饱满、正常成熟,并利于机械收割及后作的播种与生长,农田地下水必须降得下。然而,有不少农田的田间水利年久失修,田间的水灌得进、保不住,排不出,降不下,导致水稻群体过大,贪青迟熟,倒伏严重,收割时损失很大。由于田湿土烂,收割机轮形陷得很深,严重影响后作管理与生长。农田土壤是水稻生长的基质,水稻生长需求的营养百分之七十以上来之于土壤,因而肥沃土壤的培育是实现水稻绿色、髙产、优质生产十分重要的内容,土壤质量的标志应在物理(空隙度、通透性、紧实度)、化学(有机与无机、氧化与还原)、生物(微生物、动物、植物)等指标上达到肥沃的要求,以前老一辈科学家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值得我们继承,在新时代良田肥沃土壤的指标需要后来者进一步探索。其次,建立生态良性发展的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制度,替代以往以化肥、农药投入为主的石油化学农业。长期以来,石油化学农业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严重阴患,农田生态、土壤生态恶化,土壤结构板结,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农田,区域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生物间失去了互相制约,拮抗、依存的平衡关系,导致化肥、农药对作物增产及病虫害防治的边际效应下降,对化肥与农药的依赖性增强,步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如何破解这一怪圈,我们必须建设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生态价值及普惠价值的种植制度、耕作制度与施肥制度。关于种植制度,重点发展冬季作物轮作,为水稻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要改变单纯稻麦两熟的格局,实施三分之一小麦、三分之一油菜、三分之一绿肥,余下作育秧基地。这样可以减少来年麦田与油菜田的杂草,又可减少水稻一代三化螟的基数,增加水稻生产的有机绿肥,还可错开水稻移栽时间,延长麦秸杆还田后浸泡与腐烂的时间,确保安时安质的完成水稻的移栽。当前的问题是,农田水利体系能否保证中期烤田按农艺要求烤透,收割前确保稻田干爽,使收割机下田收割时轮胎不过于下陷,有利于后作播种与移栽。实践表明:。履带式行走轮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时吐出的稻秸杆喷撒幅面较宽,对小麦、油菜播种有利,对套种绿肥复盖较薄,出苗的绿肥易于串出稻秸杆的复盖层,有利于绿肥的生长。日式半喂入式的收割机由于粉碎后的稻秸杆喷撒成堆、成条不利于小麦与油菜的播种,绿肥出苗后均成条不能串出稻秸秆覆盖层,导致宽条状缺苗。关于耕作制度,我省曾一度大力推广免耕耕作,有单季免耕,有夏秋双免耕作。据我们于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0年间承担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攻关项目一(太湖地区适度规模农业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中,由潘振谱与董百舒同志承担的保持土壤持续生产力的耕作与培肥制的模型硏究中表明:长期免耕导致杂草种子、病原体及土壤营养在表层富集,土壤紧实度加大,土坏及农田生态变劣,必须旋耕与耕翻交替耕作。稻季耕作应限制水旋作业,结合耕翻晒垡,水旋耕作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带水旋耕使土粒分散下渗堵塞孔道,土壤滞水粘闭,耕层次生潜育化,供肥力减弱,化肥利用率降低,土壤收缩率及破碎强度增强,矿化氮的释放及土壤保水能力也增强,对后作小麦减产显著,并随水旋次数增加,减产幅度增大。稻作夏耕晒垡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髙土壤有效性,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免耕麦田的晒垡增产效应大于耕翻麦田,晒垡至土壤含水量达10%-15%增产效应更显著,但凡经过晒垡的田块,杂草与病害减轻。总之,旋耕与耕翻晒垡轮替耕作是培养稻田肥力的较好的耕作制度。关于土壤的施肥制度,研究表明:麦秸杆还田对水稻增产的效果明显,麦秸杆还田250-300公斤,水稻增产11%,油菜秸杆还田也有同样效果。麦、油秸杆还田可采取带浅水深旋耕,耕前施每亩10公斤尿素,可促进腐熟,并平衡秸杆分解与稻苗争氮的矛盾。绿肥在生长量最大时进行耕翻晒垡,之后上水旋耕平田,并多次耕作,既增加有机肥,又可消灭杂草。在小麦、油菜及绿肥冬季生长期间,增施粪肥促小麦、油菜及绿肥的生长,增加作物的生长量,起到稻肥冬施的效果。其三,良种是水稻生产的核心,要实现水稻绿色、优质、髙产,良田、良制、良法必须满足良种的内在需求才能实现。后向镇与省农科院共同创办水稻产业研究院,并建立王才林水稻良种场,是很具前瞻性与现实性的举措,可惜由于市政府对水稻产业研究院重新部署,暂时撤消,但我相信,对水稻优质、抗病、抗逆、高产新品种的追求与渴望是永恒的目标。其四,良法是水稻生产的保障;当年老粮食系主任及所长梅籍芳先生曾论述品种与栽培技术的关系,即品种遗传特性一环境条件一栽培技术三边关系,栽培技术必须根据品种的遗传特性与生长发育特点,调节环境条件,才能实现作物高产。后白镇水稻生产已达较高水平,但仍有改进之处,向更绿色、优质、髙产的水平发展。首先在播植方式上要坚定走小苗育秧机械移植的道路,2021年李桥村办农场采用的直播方式,全场严重草荒及死苗,缺苗断垄,亩产仅三、四百斤,而种田大户采用机插秧,亩产均在1200斤左右。同年我省水稻倒伏面积达二千万亩,占总面积三分之二,其中相当部分是直播稻。我们于一九八四年至1990年间承担的(太湖地区适度规模农业及配套技术硏究)中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表明,直播与机插秧产量在年度间及大量田块间的变异系数,前者是后者的一倍,也就是直播的播植方式产量不稳定性是机插秧的一倍。其原因是化除与全苗,田的平整度与全苗,个体与群体,地上部与地下部较难协调,尤其免耕直播同时出现严重的农田与土壤生态变劣。其次,在肥料运筹上要改进固定的施肥模式,加强看苗诊断的能力,注重群体的数量导致较大的无效生长,改进为强化群体质量,促进有效生长。去年才林农场水稻产量很高,很成功,但在施肥运筹上促花肥用量大,在八月一日施用,正是倒五叶形成期,促进了倒四叶及以后三叶的生长,使冠层四张叶片过度生长,群体叶面积指数达8,超过最适叶面积指数7。吴光南在总结陈永康经验的研究中指出;穗分化前水稻叶色退淡,有利于大穗的形成,这就是二黄,在叶色退淡基础上施穗肥不会造成冠层叶的过度生长,群体质量高,后期通风透光好,如能在破口前叶色出现退淡,即三黄,使水稻生长由茎穗生长中心顺利转换至籽粒生长中心,由氮碳代谢并重向碳代谢为主转变。看苗诊断由直观经验型向数量科学型转变,老一辈科学家王家训、黄祥熙曾探讨水稻叶片叶绿素与氮素水平的关系,并制作色卡作诊断叶色的工具。现在用无人机追肥,如何研究色谱与水稻体内氮素水平的关系,将诊断与施肥一体量化进行科学诊断施肥,应是年青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以上是我的体会与建议,如能给盛婧所长,刘红江博士在总结时作为参考,并为后白镇水稻生产发展有所帮助,我将十分欣慰,如有错误之处将接受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