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起伟 郑建初 孙元敏
(江苏省老科协农业分会、江苏省农科院老科协)
摘要:本文回顾了多年来省农科院老科协与我省老科协农业分会系统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银发人才作用的主要方式和内容,重点介绍了围绕农民需求开展高效农业实用技术公益培训、开展送科技下乡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和大学生村官科技对接帮扶活动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生动表明我省广大农业老科技工作者是银发人才资源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镇振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年来,我们在省老科协的有力领导下,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联系老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以老科协组织为平台,围绕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挥农业银发人才优势与作用,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在老有所为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紧紧围绕农民需求 开展高效农业实用技术公益培训
在省老科协领导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自2008年开始,遵照省领导“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指示精神,由省农科院老科协牵头,组织省农业分会各会员单位在全省有关市县(区)、乡镇举办以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的实用技术公益培训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形式,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安排农业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免费为农民进行技术讲课与技术咨询活动。培训内容涵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园艺、茶叶林木、食用菌、家禽家畜、水产养殖等各个方面。
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一是根据需要,选择培训课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高效农业建设,重点对农民渴望、生产急需的技术问题进行免费的公益培训,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节本增效。以离退休农业老专家、老教授为主组成讲师团,由省农科院老科协、江苏农业科技报社和江苏科技进修学院具体承办此项活动。二是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活动。根据农时季节,及时开展送技下乡。如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正当水稻栽培前夕,组织水稻方面的专家就水稻病虫害高效防治技术进行专题培训。每次讲课结束,专家还当场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边讲课边回答问题的方式,深受农民欢迎。专家讲师团先后到盐城射阳县、宿迁泗洪县、沭阳县、泗阳等县进行设施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珍稀食用菌栽培等技术培训。其中省农科院和南农大老科协专家们先后到三个县7个乡(镇)进行了9场培训,有关专业大户、投资老板、大学生村官和乡村干部2000多人参加听课。利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江苏农业科技报》发行11万份的优势,在该报上开辟了《高效农业实用技术公益培训》专栏,每周两期,常年不断,适时刊登各类农业方面新的技术和典型经验,供农民学习参考。
据统计,近10多年来,全省老科协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共计2148场次,受训人数达91.1万人,发放技术资料142.49万份。如省农科院老科协和江苏农业科技报社组织老专家特地编印了《水稻彩色病虫草害识辩图谱》,特别受到农民欢迎。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于老专家们送技下乡给予高度评价。分管农业的两位副省长在有关汇报材料上作了批示。如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曾批示:“省老科协和省农科院联合开展高效农业实用技术公益培训,免费为农民开展新技术培训,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希望进一步加大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得益受惠。”
在开展系统性培训的同时,各级农业老科协分会还组织科技下乡活动1439次,参加科技下乡的科技人员达4.1万人次;共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报告活动455场次,受益人数18.9万人次;帮助有关乡镇和农业企业编制科技规划102个;举办科技咨询521场(次),服务企业683家。先后组织科普讲师团86个,讲师团成员974人次,科普志愿者1264人次;组织科普进社区活动124场次,受益群众2.5万人。在这些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活动中,先后参加的银发农业专家有4229人次。
二、主动参与科技扶贫,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
在开展科技服务的同时,农业老科协组织充分凝聚老专家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研创新活动。据统计,近10多年来,农业分会各会员单位共承担省、市、县(区)所委托的研究课题达150多项。据不完全统计,近10多年来,农业分会各理事单位在全省各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点(或联系点)435个,广泛开展各类农、林、渔业新品种的示范和新技术的推广活动,带动农户、渔户84.5万户。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分会合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达24.8亿元。
如近年来省农科院银发专家参与建立科技服务基地20多个,开展常态化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近年来重点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农业废弃资源利用、优质稻米生产、生态养殖、食用菌产业、果园管理、有机蔬菜生产、甘薯产业经济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活动,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项目有:1.太仓市东林村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了秸秆饲料加工、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肉羊生态养殖场、麦田机械收获秸秆处理、水稻工厂化育秧等技术示范项目;2.常州金坛朱林镇黄金村黄金大米产业示范基地,连续10多年,帮扶该村选育繁育良种,提纯复壮,创建了全国优质生态黄金牌软米,创造产值3亿多元;灌云县甘薯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甘薯产业助力帮扶脱贫,创建社会经济效益1亿多元。
近年来,省农科院老科协还重点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如参与江苏灌云县、淮阴区等地扶贫攻坚,以甘薯产业扶贫为重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其中对接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10个,贫困户20户。2019年参与筹办全国甘薯产业扶贫经验交流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圆满成功,农业农村部、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全国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与会专家们给予高度评价。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赵亚夫研究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赵亚夫等10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年逾80岁的赵亚夫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科技兴农情怀,扑身田间地头,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2014年12月,习近平到江苏镇江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考察时,曾与赵亚夫交谈,赞扬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赵亚夫同志不仅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系统科技服务的一面旗帜,也是我省农业银发人才的一面旗帜和杰出代表。为弘扬“亚夫精神”,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省农科院以赵亚夫为旗手,组织全院系统各专业领域专家,成立“亚夫”服务专家团;创建“亚夫科技服务体系”,组建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遴选亚夫科技特派员、实施亚夫科技服务专项,在传承弘扬“亚夫精神”的同时,更好服务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三、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与建言献策
近10 多年来,我省农业老科协组织针对我省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积极组织农业银发人才投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工作,计完成调研专题和建言献策文章或建议1045篇(条),其中建言献策文章和建议已被有关部门采纳或作了批示的达到78%。特别是在2015年省老科协开展“科技强农富民建设美丽乡村”建言献策,由农业分会与省农科院老科协具体负责,由于广大农业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地选送的征文共401篇,获得领导批示的论文有70篇。其中,农业分会系统共完成专题调研和建言献策文章201篇中有26份报告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批示,有关意见和建议得到明确采纳。在省老科协对这一次建言献策活动进行表彰的145个获奖单项中,有三分之二是农业银发专家完成的。
这些调研报告,主题突出,目标鲜明。突出强调了以科技为支撑,以强农富民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紧紧抓住当前三农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决策咨询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而意义重大。同时,这些调研报告论述透彻,质量较高,体现在内容翔实,贴近实际,调研广泛,分析透彻,有理有据,可操作性强。有的调研报告专门组织了由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专家组成的班子,围绕主题,精心选题,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考察,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建言献策报告。在写作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反复核实推敲,对问题抽丝剥茧,进行层层解析,采取定量定性结合、实践与理论结合,面上和点上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认证与比较研究。有的报告调研的问题与国际经验、国内的发展现状与本地的实际联系起来,将历史数据与现实状况贯通起来,旁征博引,精斟细酌,有实践有理论,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与举措建议,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咨询作用。
近10多年来,农业分会系统的各单位和广大老专家们在建言献策活动中积极参与,体现了高度的热情和负责的精神。由于建言献策和调研报告选题贴近实际,所反映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内容翔实,对策建议也很到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行性,因此,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好评。这也进一步表明,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是我们老科协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经验和智慧,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四、满腔热情开展大学生村官科技对接帮扶活动
2016年以来,省农科院老科协认真学习贯彻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选聘办和省老科协提出的《关于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村官帮扶活动的意见》,专门组织了大学生村官科技对接帮扶服务团,通过与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密切合作,广泛开展大学生村官需求调查,从可行性和实效性出发,确定帮扶对象和帮扶内容,分别在苏北、苏中、苏南16个市(区、县)开展村官科技服务和对接帮扶活动,先后共有100余名大学生村干部先后列为帮扶对象,这些对象,我们都有专家对接和实地走访,针对村官们的创业项目和当地产业特色,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分析认证和技术指导,认真解答问题,解决难题,为村官们献计献策。
2016年10月在省农科院举办了全省首届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对3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为期3天的技术培训和科技观摩活动。科技服务团的专家们始终与村官们同学习、同观摩、同讨论,使村官们受到极大的感染和教育。2017年、2018年还分别协助省老科协在省委党校、句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并安排专家讲课。
省农科院老科协2016年在南京市、徐州丰县、淮安淮阴区、宿迁宿豫区、宿城区重点帮扶的大学生村官对象37名。2017年增加45名,其中如皋市10名,兴化市8名,仪征市4名,高邮市3名,泗洪县20名。2018年增加连云港东海县、盐城滨湖区、射阳县、滨海县12名。2018年,应溧阳市、句容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和推荐,对10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开展对接帮扶,建立大学生村官服务科技服务挂牌基地10个,开展信息咨询、实地帮扶、现场培训等活动50人次。
2018年我们还从科技服务项目经费中安排4.4万元资助10名帮扶村官,最多的有1万元,帮助他们用于引进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开展试验示范。通过近年来的帮扶活动,扶持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项目100多个,我们还组织老专家帮助大学生村官销售他们的创业产品;推广示范农业科技新成果、新品种300余项,现场实地考察指导或通过手机微信等咨询方式解决实际技术问题1000多人次。另外通过媒体宣传报导等形式树立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10多个。
五、发挥年轻退休专家优势,继续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出力
江苏省农科院每年约有20多名退休高级科技人员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推广等工作。他们受聘于原单位,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继续发挥作用。这也是老专家在老有所为方面的一支重要队伍,也是“银发生辉”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老科协组织同样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如定期与他们座谈,了解工作生活情况,征求意见与建议等。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江苏省农科院退休科技人员承担或参与国家部、省级研究项目和各类科学基金项目等100多项,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20余部,获得各类技术专利、证书30多项,技术转让效益3000多万元。发表科学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20多篇。获得科技成果10多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名,指导博士后10多名。培育完成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推广面积数百万亩。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会100多场次,从事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上千人次。
六、发挥专业特长,开展科普活动和学术传承活动
近年来,省农科院老科协及全省老科协农业分会系统举办或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00余次,参加人数3000多人次,提供学术交流文章300多篇。著书立说作者200多人次,出版各类科技书籍100多种,撰写培训教材和科普著作50多种,印发百万余册。同时各级分会充分利用主办的各种会刊和简报,如《金秋通讯》、《绿野诗刊》、《五色土》、《晚霞》、《苏海渔歌》等,宣传农业科技进展、普及科技新知识和工作动态,为宣传老科协,为广大会员提供学习资料和精神食粮,同时为扩大社会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省农科院老科协精心组织66位同志撰写了反映82位老专家科研业绩的专著《农业科研之路》,于2012年正式出版,为发扬和传承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农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作出了新的贡献。省老科协农业分会创始人、首届理事会理事长、原江苏省农科院院长高亮之先生先后编著出版了《综合哲学随笔》、《爱的哲学》、《灵魂哲学与科学的理性信仰》、《中西哲学综合论》等8部哲学著作,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省农科院老科协会员许燕吉同志的遗著《我是落花生的女儿》2013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印发5000册,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省农科院老科协研究员蒋兆春、汪兴汉、丁凤珍、宋金俤等分别编著出版了有关奶牛健康养殖、蔬菜安全生产和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等系列丛书,多次再版,供不应求,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淮安市老科协印发了《淮安市农民适用技术知识汇编》、《种植业适用技术》、《畜牧业实用技术》等书刊,发送全市农村,受到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与好评。园艺专家夏春森同志先后出版了《中国人最喜爱的花卉》、《种菜有学问这是一条真理》等科普书利1.4万余册;编著的《种菜科学》一书,全书50万字,发行8000册。南京土壤所老科协科普专著《寂静的土壤》出版后受到热烈好评并再次出版发行。他们还组织会员精心制作了有关土壤知识和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的科普幻灯片以及宣传手册等,在科普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产分会不少老会员积极参与有关江苏渔业史志和渔业发展变迁方面的专著或论文的编写工作,为弘扬江苏渔业文化作出了贡献。
此外,近5年来,省农科院老科协还通过开办江苏省农科院老科协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宣传科技成果和科技动态,普及科学知识,产生了广泛影响。
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