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起伟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省农业老科协组织的概况、农业科技银发人才的特点与优势、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把党和国家对银发人才的政策关怀落地生根。同时,老科协组织要转变旧观念,开拓新思路,研究新举措,适应新变化。要以需求为导向,把服务重点转向新型产业经济体,在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中有所新作为,让银发人才在新时期焕发新的风采。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银发人才的作用与发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银发人才的相关政策,在人文环境和舆论氛围等方面为银发生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农业老科技工作者是银发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发人才群体中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长期以来,他们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退出工作岗位以后,他们中的许多老专家和各类人才还继续发光发热,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农业银发人才的巨大潜力有待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我们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我省农业老科协组织概况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老科协的前身为1988年5月20日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批准成立的“江苏省农科院离退休专家协会”,由原副院长、离休干部江枫同志等负责筹备并主持办公。1996年5月14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决定成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苏农院字[1996]第62号),会员由省老科协农委会院内会员与院离退休专家协会会员结合组成,为群众组织,挂靠院政工人事处。同时撤销院离退休专家协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老科协分别于1996、2001、2005、2010、2017年召开了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为高亮之同志,第三、第四届理事长为茅鸣皋同志,第五届理事长为郑建初同志。
1996年江苏省老科协农业分会成立,此后,各地方老科协也相继成立了市、区(县)老科协农业分会,在宁涉农单位(政府部门、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也都分别建立了老科协组织。省老科协农业分会是省老科协领导下的由全省各地老科协农业分会以单位会员的形式组成的一个联合分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广泛性。其宗旨,是通过联合与协作,更好地发挥广大涉农老科技工作者服务于经济建设,继续为全省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目前,省农业分会会员人数已达4000余人,分布于全省省级机关、在宁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13个地级市和50多个县(市、区)以及部分乡镇。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会员占70%以上。许多长期从事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领导同志退下来后,积极投身于老科协事业,为我们各级农业分会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凝聚力,在组织开展老科协的各项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农业分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落实省老科协统一部署的重点工作。如2010年重点工作是继续在全省开展“高效农业实用技术”公益培训工作,2011-2013年理事会年会的主题是在全省开展以“科技强农富民”为目标的“三农”服务工作,2014 -2015年理事会的主题是在全省开展“科技强农富民建设美丽乡村”建言献策活动,2016年的工作重点是在全省开展“大学生村官对接帮扶”活动,2017年的主题是“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2018年在太仓召开了以“生态循环、绿色科技”为主题的江苏农业质量品牌建设高层论坛,2019年在金坛市召开了“服务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发展研讨会”。由于这些活动坚持服务大局,重点突出和主题鲜明,因而取得了显著成效。
省老科协农业分会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老科协合署办公,至今也已历经五届理事会。25年来,在中国老科协和省老科协有力指导和领导下,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历届理事会领导和前辈们倾心努力下,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联系老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职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为促进全省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农业科技银发人才的特点与优势
1. 人才资源雄厚
我省是农业大省,离退休农业技术人才众多,全省老科协系统农业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来源也很广泛,涉及农业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农业高校的高级教授;各级政府农业行政部门的高级技术干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高级技术人员以及农业企业技术研发骨干等。我省是科教大省,农林类高级人才多,有一大批具有突出贡献的老院士和英模人物,如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等。目前由省老科协各会员单位统计的会员人数约3000 名左右,而各类农业银发人才资源总量应当在数万名以上。
2. 专业优势突出
他们长期从事于农业的某个领域,精心耕耘,多有建树,积累了系统的科学知识。他们有的是院士、博士生导师,是某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领军人物,曾经为农业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在专业上,覆盖面也很广泛,涉及作物栽培、育种、植保、食品加工、资源环境、遗传资源、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工程、信息技术、农业经济、土地管理、林业、水产、土壤园艺、蔬菜科学等各个学科,他们不仅技术造诣浓厚,还对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前景具有超前的洞察力。
3. 实践经验丰富
农业是与自然环境直接打交道的产业,实践性很强。农业银发人才大多数都是奋战在农业第一线,在长期的工作中实践中,掌握了农业生产的规律,熟悉农业生产,对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和农业农村大多了如指掌,因此,在他们身上积累了丰富的与经验。这些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加以开发利用,可以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借鉴和指导,减少失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如淮安市老科协农业分会近年来,主动对接各类示范基地,帮助园区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先后创建、指导、服务各类园区、企业、家庭农场基地10多个,先后开展专题调研8项,形成调研报告8篇。所形成的调研报告有根有据、思路清晰、观点鲜明、对策适用,为领导工作决策和基层解决难题发挥了老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
4. 综合素质较高
农业银发人才整体素质较好。首先是政治素质高,他们不仅是技术专家,很多也是长期身兼领导工作,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党的本色,与党同心同德,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深刻的理解,对党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有科学的把握。同时,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不仅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而且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总体上都很好。如镇江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沈晓昆、副会长戴网成同志他们通过多年的努力,先后建成稻鸭共作育雏基地、果桑示范基地、薄壳山核桃种苗基地、火龙果扩繁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基质肥料研发基地等。他们已坚持连续五年赴贵州铜仁等贫困地区,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3600人次。从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农业银发人才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精神风貌,他们依然在充分发挥一个老党员、老劳模、老科技工作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一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为乡村振兴发挥余热。
5. 对农民感情深厚
农业银发人才对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感情深厚,这种情怀来自于天然的基因。他们中大多数本身就来自于农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热爱农村,在长期的工作中,他们自然地与农业和农民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他们早年就立志于改变农村面貌,为提高农业效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而奉献了青春和毕生的精力。即使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这种情怀永远不会褪色,因此,当他们退休后,仍然有继续从事农业志愿服务的愿望,对农民的需求有求必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各级老科协组织,也都把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做出成效。
三、我省农业银发人才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1.参与老科协组织的志愿性活动。在成立老科协基层组织的单位和地区,具有一定级别的农业技术人员加入老科协成为会员,参加老科协开展的各种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科技服务活动,如参加讲师团,为农民培训、做讲座,或通过微信、手机进行技术咨询等。这种形式,多为义务性志愿活动,也是当前农业银发人才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如各级老科协都普遍组建了讲师团队伍,其成员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着力于科技服务,将专业科技培训与农时季节,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坚持送技到农户,送技到田头,让农民就近、就地、动手、动脑,干中学、学中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手机与微信的普及,特别是疫情暴发的特殊情况,各地老科协开展网上远程培训和接受电话等咨询,由协会牵头,组织农业专家利用各种微信群、农产品产销对接群、农业技术交流群等开展技术指导。
如南通市老科协四届农业农村分会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了14次送科技下乡活动,遍及六县区农村。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咨询服务,涉及的专业有作物栽培、新品种推广、植物保护、畜牧饲养、水产养殖、蚕桑生产等诸多专业。
在参与志愿者活动中,许多农业银发人才发挥优势,撰写科普资料,做了大量工作。如涟水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相关农业专家结合本地情况编印了《小麦高产技术》手册1万本;《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8000本;《猪病防治》6000本;《高产养鱼技术》5000本;《小龙虾养殖技术》500本;还有其它科普宣传资料,如让农民用得上、容易记的技术农谚“三字经”、食用菌、瓜萎、豆丹养殖、蔬菜种植等资料10多万份,这些资料都是无偿发放,很受农民朋友欢迎。
2.创办经营实体。农业银发人才往往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退休后,利用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创办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市场经营,是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宋金俤研究员是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江苏省食用菌产业首席科学家。她退休后,自筹资金1500多万元创办江苏蕈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技术研发、新品种选育、菌种繁育和技术推广。公司年产菌种1万吨,供应全国,已成为省内外食用菌产业具有知名影响力的现代科技种业示范基地,为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镇江市老科协农业分会副会长戴网成同志退休后创办了镇江市天成农业科技公司,多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自主选育适合稻田作业的役用鸭优良品种,选育的食用与观赏为一体的珍稀“润州凤头白鸭”填补了国内观赏鸭种的空白;采取稻鸭共作技术生产有机稻米,182项指标农残含量均为零;“植物营养基质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2017年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生物发酵废弃物源基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宿迁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单红宝同志流转土地近300亩,建立耕耘者种植业家庭农场,种植优质稻米,同时引进40多个优质稻米品种进行试种,从中筛选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为提高本地稻米品质质量和种植技术水平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3.职业聘用,受聘于企业顾问。不少农业老专家退休后为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术推广以及市场营销提供帮助和指导。有的专家指导公司基地设施建设和种苗种质的繁育生产;帮助、指导企业制定、贯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申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帮助企业申报科技项目,获得财政资金。有的银发专家为企业传授种植、养殖技术,指导解决各种难题,以技物结合的形式推介新饲料、新鱼药,新技术、新成果等。有的专家为企业撰写园区建设规划,帮助公司完成科技项目申报、实施和验收工作。有的专家发挥一技之长,帮扶指导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养殖、果园管理、花卉苗木和蔬菜基地的建设以及防治病虫害、品种选择、田园管理等。如涟水县老科协农业分会发起组织的“农业新科技公司”及其分布在乡镇的20个营业门点,还有多位农业专家受聘于10多家多种经营合作社担任技术顾问,成为农业服务平台,长年有农业专家坐诊,为各种农业项目提供咨询、指导,对“病、虫、草害”的诊治提出方案。
另外,还有单位回聘方式,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科研单位和高校的高级人才,往往会延迟退休或办理退休手续后继续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工作5-10年。
4.委托承接项目。受政府委托,承担一些特定的工作项目,如南通高新科技示范区由于没有畜牧兽医部门,辖区内年饲养8000多头生猪、10000余只羊、8.6万羽家禽的防疫治病工作成了政府的难题。当地政府通过委托和财政购买服务形式,由农业银发专家邱进同志全面承担辖区内畜禽的防疫治病工作,并签订服务合同,财政拨付所需经费。邱进同志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通过了区级验收,达标率100%,确保了辖区内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辖区内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农业银发专家骆成久同志发挥林业专业特长,为市政府广场绿化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使市政府广场绿化景观焕然一新,达到美化、亮化、净化标准,得到市民好评。同时受聘为一个合作社的技术顾问,为1100多亩20余种苗木提供技术指导,该合作社被评为全市“优良苗木繁育基地”。
四、江苏农业银发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各类龙头企业发展迅速,他们的技术需求也更加迫切,已成为科技服务的重点对象。农业园区、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基地已成为老科技工作者技术服务农业产业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我省各地老科协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示范基地创建与帮扶活动。协会与企业结合,共同创办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引进展示新技术,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仅举几例典型,以资代表。
如通州区老科协2016年以来,成立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组织百名会员投身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去,尽其所能,发光发热,及时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在老科协系统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浓烈氛围,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南通市老科协农业分会创建工作实体,直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顾国华副会长在海门市悦来镇裴蕾村创建了个300多亩的香莎芋艿生产技术服务点,并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创建了“芋艿薄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使亩均芋艿产量达到2500多公斤,比原来增产1000多公斤,使芋农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带动周边乡镇数千户芋艿种植户,辐射面积达4500多亩。南通海安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深入开展“百名会员进百企”、“百名会员帮百村”品牌工程,推进科技服务工作,并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理事会成员,每人对接1-2个业企业或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帮扶。
再如,镇江市老科协农业分会充分发挥老科协的专家优势,与企业的实体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协会与企业紧密合作机制,合力推动农业产业向品牌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与天成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对接,建立疫用鸭育雏基地,五年推广役用鸭63万羽,稻田养鸭辐射面积近5万亩;2.建立果桑基地培育特用果桑和饲料桑苗1000余万株,推广到新疆、内蒙、河北等地;3.2019年在高资镇指导当地农民建立果桑基地2000余亩、薄壳山核桃基地1700多亩,其中能够组配的中等苗圃10万株,被国家外国专家局连续10年认定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4.建立两个基质肥料研发基地,形成年产40万立方基质的生产能力,推出了水稻育秧、蔬菜育苗、花卉培植、绿化育苗等基质肥料系列产品,已推广各类基质产品达120万立方。省、市领导多次到他们的基地参观考察,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又如,连云港市老科协农林水专业委员会近10年来,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基地36个。他们在陕西省横山县龙岗镇建立了种养殖有限公司示范基地,开创了连云港市与陕西省农业科技扶贫的先河,受到省、市老科协及民政部门的肯定。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龄化现象严重。有社会的因素和历史的原因。社会因素方面,现在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比重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高龄老人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反映到老科协组织中,年轻会员的加入已经赶不上高龄老人的增加。如江苏省农科院老科协会员年龄结构分析表明,2021年平均年龄为78.93周岁,90周岁以上的占8.6%,80周岁以上的占55.5%,70周岁以上的会员占比已经达到82.8%,在349名会员中,70周岁以下的只有81人,占23.2%,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还在继续工作的、或具有科技服务能力、或参加老科协志愿服务工作的,总共只有24人。从历史的因素分析,当年我们这一年龄段的农业老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一样,有一个10年的高考断层期。因此,近5年前后,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相对较少,低龄农业老科技工作者比较缺乏,因此老科协队伍平均年龄偏大的问题比较突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老科协会员年龄结构分析
年龄 | 人数 | % |
90岁以上 | 30 | 8.6 |
80-89岁 | 164 | 47 |
79-80 | 20 | 5.7 |
70-79岁 | 54 | 15.5 |
70岁以下 | 81 | 23.2 |
合计 | 349 | 100 |
2.保障条件不足。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目前在农业系统,在老科协活动的基本保障条件方面,不同地区和单位之间差异较大,有的单位比较重视的,有一定的活动经费和办公活动场所,而经费不足或没有活动经费和办公设施的情况则普遍存在,同时老科协工作缺乏必要的辅助人员。
3. 银发人才发挥作用的需求对接不通畅。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银发人才的闲置同时存在。这中间缺乏有效的中介平台及其对接机制。老科协应该成为这样的平台,不仅是联系党和政府与老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也应该成为企业与专业人才之间的桥梁。老科协姓老名科,应该多做与科技有关的事,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
4. 政策机制尚不健全。有导向,但缺少配套政策。在发挥银发人才作用上,应把志愿服务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银发人才作用,不能仅靠志愿者活动,应该考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把志愿型与职业型方式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志原者活动是短暂的,应时性的,而职业性安排才能把责权利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产权价值、劳动价值与国家劳动合同制度统一起来,把银发人才的奉献热情与工作付出的质量效益结合起来,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建议
早在1986年,中央办公厅颁发中办发[1986]2号文件《关于发挥离休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本来就不多,离休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仍是我国一支重要的专业技术力量”。为了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规定》提出了九条具体政策措施。
1990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之际,为之题词,提出:“团结广大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再作贡献” 2019 年10 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3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他充分肯定30年来广大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积极作为,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习总书记指出,老科技工作者人数众多、经验丰富,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关怀他们,支持和鼓励他们发挥优势特长,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推动科技为民服务等方面更好发光发热,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是对我们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是为开发利用好银发人才提出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农业老科技工作者是广大银发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把党和国家对银发人才的政策关怀落地生根。要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好农业科技银发人才的作用,这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处于新时期,面临新情况,要研究调整服务模式与工作方式。要转变旧观念,开拓新思路,研究新举措,适应新变化;要始终遵行老科协章程与宗旨,坚持老科协姓“老”加“科技”的正确定位,以需求为导向,把服务重点转向新型产业经济体,要把银发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企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种植大户与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产业经济体的需求紧密结合,在助力科技创新攻坚克难,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中有所新作为,让新时期的银发人才焕发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