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 邮编

    210014

  • 电话

    025-84391043

谈老年人的生活自理


袁从袆

 


中国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不但七十、八十很常见,九十,百岁也不稀奇了。诚然,长寿而健康是幸福的,如果人是还活着,但病歪歪的,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甚至长年躺在家里或医院病床上,那能算是幸福吗?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的医生们认为:人总是要老的,最好能成功老龄化,这不是说晚年什么疾病都没有,而是晚年身心功能健康,即具备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参与能力,认知功能正常,且无抑郁症状等。也就是说,要体面地快乐地活着,而不是窝囊地痛苦地活着。

    人老了,各种疾病逐渐缠身,其实像眼花、耳聋、骨质疏松等说不上什么病,不过是一般地老化而已。即使有些不要命的毛病,也完全可以“带病延年”。真正要做到的是,争取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眼耳两个基本管用”,和“吃喝拉撒洗睡行购”八个基本自理,这些是老年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

我过去视力一直很好,直到50岁开始出现老花,视力下降,体检发现轻度白内障,配上了双光远视眼镜。此后白内障发展到中度,视力下降到0.4一0.5,阅读书报需借助放大镜,曾先后买过好几个,现在用的一只SD-Y3301,直径11厘米,放大30倍,内含小镜放大60倍,带Led灯,采用非球面多焦点镜面工艺,视野内无畸变,十分合用。还有一个办法是用手机拍照后放大观察,稍有点麻烦。

我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不戴眼镜,但有时电脑上显示的字迹很小,其中有的可以设置放大,有些则不能,而且颜色很淡,看起来十分吃力,也得借助手持放大镜(电脑中也带放大镜功能,但使用不太方便)。

以前用的台式电脑,屏幕一般 17寸左右,渐渐地感到看起来吃力了。目前我使用笔记本电脑连接一个24寸的显示屏(如要外出,只需带笔记本电脑和一根HDMI连接线,可连接到任何电视机作为显示屏使用)。

近年来智能手机已广泛应用,但对于老年人屏幕太小,于是另购10寸平板电脑,目前已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有位同事因眼睛严重黄斑病变,几乎丧失视力,无法在电脑上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和信息。我推荐文字转换声音的软件《朗读女》给他,然后在电脑上可以听文章了。

我的听力在六十岁左右出现老年神经性障碍。听力障碍程度可分几等:最严重的听不见正常声音,次一等听见有声音但听不清,再次一等听见了但听不懂什么意思。听力障碍影响到诸多方面:和人对面讲话听不见,没法打电话,电视也听不见,只能看有字幕的节目。听力下降后配了西门子耳塞式助听器,效果不是太好,也不适应。医生建议肌注弥可保(维生素B12)15天一个疗程,连续3年,不见什么效果。也服用过中成药,无效。不得不又回到助听器上来。

如何选择助听器是个问题。市售的助听器从百元左右至数万元不等,贵在声道多,器材讲究,音质好,能满足音乐爱好者的苛求。而对于耳聋者来说,并非贵的就好,音量够大则行。医生不会推荐具体的助听器型号,到实体店试戴时,店家多在路边,环境嘈杂,影响效果,店员则极力推销高档昂贵产品。转向网购时向客服咨询,因专业水平所限也得不到满意的答复。自己在网上反复比较,寻找放大程度高的产品,选购了灵敏度100-110dB分贝的几款,还算能用,至于音质则无所谓了。佩戴方式有耳塞式、头戴式、耳背式等,可根据习惯选择。   

因为居家无事,每天说话的机会极少,助听器需整天佩戴,难得使用一会儿,其余时间听到的都是放大的噪音,让人心烦。耳腔里老塞个东西也不舒服,因而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助听器。后来买到“听吾”手持式助听器,单只,类似电话的听筒,平常将系绳挂在脖子上,要通话时,拿起助听器贴近耳朵就行,效果比较满意,一直用了3-4年。

若用手机打电话,需要插入耳机,把音量放到最大才勉强可听。试用过几款耳机放大器,串接在手机与耳机之间(俗称小尾巴),大约可增加音量一倍,效果不理想。还有上千元的高级耳放机,没有试过。而且来了电话,得临时去找耳机和放大器,也费时费事。至于座机没有音频输出接口,就完全没办法了。

用耳机听音乐和看有声视频时,使用无线(蓝牙)耳机方便一些,事先配好对,需用时抓起戴上就行。曾购过多款,但都是为正常人设计的,往往音量不能满足耳聋者的需要,目前还经常使用。

配有文字的电视节目可以看得懂,春节晚会的相声和小品节目,人家哈哈大笑,我却茫然,要次日打上文字后这才看懂。前不久从网上看到一款专为老人看电视而设计的雅天牌E1放大器,由两部分组成,底座连接电视机或机顶盒的音频输出口,(另有白红,光纤出口供选择),然后转变为无线电波发射。另一部分为接收器挂在听者的脖子上,将收到的无线电波还原为音频电流,用耳机收听。两者之间不用线连接,也不需把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吵人。此接收器还带麦克风,按下一个电钮,即可与人对面讲话,比我用过的所有助听器效果都要好,一机二用,效果已经相当满意,目前每天都在用。只是在电视完全无字幕情况下听说话还不是十分真切,那只能怪自己听力缺陷了。

     吃东西是维系生命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活的乐趣之一。要吃得健康营养,而且有滋有味,这就需要有较完整的牙齿和良好的胃口。老年人缺失牙齿的情况相当普遍,一定要及时安装合适的假牙。我曾看过一个故事,国外一位老太太九十多岁了,还花好几千美元装一副假牙。有人议论说:这么大年纪了,花这么多钱装牙能用几年啊?值得吗?她回答说:我钱是花了不少,但在余生能够继续享受美食的乐趣,完全值得。我非常赞成这样的价值观,如今我已装固定和活动假牙共13颗,各种美食都能尽情享受。当我看到许多老人无法正常进食而必须将全部食物打搅成桨汁吞咽下,虽然也能维持营养所需,但失去了美味的享受。甚者,有的病人还不得不采取插管鼻饲,为了活命而忍受巨大痛苦,真是令人同情。

其次,还要有良好的会计食欲。我认为营养健康与美味不是对立的,按照专家订下的科学食谱来进食一般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只要不挑食,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什么东西都吃而适量就行。老年人的食量明显下降,可以采取少食多歺的原则,于上下午两餐之间增加一些干果或水果,酸奶之类。专家提醒水果不要在饭后吃,空腹吃为好。

喝水也有讲究,一个是早起一定要喝一杯温开水,一天之中也需及时补充水数次,我习惯常年喝绿茶,有时也会欣赏一杯咖啡。关于咖啡的评价正反两方面都有,好像认为有益的多些。

晚间补水也很重要,床头要准备保温杯,睡前和每次起夜后喝几口水。再一个是老年人飲水很容易呛到,可能带来不适甚至危險,因此务必当心,慢慢地地喝。有医生建议用吸管来飲水,比较安全。最近我买了一款儿童用的带吸管的小型保温杯,夜里不需起身,头不离开枕头就可以喝水。

至于喝酒问题,一般主张可以少量适度,但也有人认为最好滴酒不沾。我目前完全不喝白酒,仅晚歺时喝少许干红或黄酒。含糖饮料我是完全不沾。

我在六十岁以后,大便有时不畅,需服用通便的药物,并且常年食用山芋。以后药物换过多种,还采用过其它的通便手段,目标是每天必须保持一次正常排便习惯。除了注意饮食组成和适当活动外,最近三年来每天服用“当归龙荟胶囊”1粒成为习惯,至今没有发现不良反应。此药可凭医生处方在药店或网上购到,也不贵。

进入老年后,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急,尿频等问题,也服用过一些药物,但效果不理想。后来看到介绍番茄红素的资料,就自己买来试用,意外地产生很好的效果。现在我已有4—5年停用原来的药,仅常年坚持服用番茄红素,症状基本缓解。

再谈“洗”的问题。我至今仍自己洗头,自己洗澡,不需别人帮助。必须高度注意的是,卫生间是产生滑倒跌跤事故的高发场地,为此在新居装修时,我就选用了防滑的马赛克地砖,淋浴附近墙上安装多个把手。最近因原来的浴缸在使用时跨越不方便,容易出事故,也被拆除了而改为淋浴,并添置了防滑的浴椅,坐着洗浴比站着洗要安全得多。而且脱衣和穿衣也采取坐着进行更为安全。顺便说一句,智能马桶我用过多年,效果不错,最近加装了手撑架,便于起身。

以前在白天劳累过后,一觉睡到天亮,而人老以后睡觉就不那么安稳了,大约在5年前开始服用安定,艾司唑仑之类的安眠药。这类药医生一次只开一两个星期的用量,而且容易产生倚赖性和不良副作用,因而试图转向其它的方法。曾经试过舒眠贴,酸棗仁药液等中药方,效果不显著,而且都只能起到暂时的安眠作用。至于按揉穴位的办法也试过许多,就更不靠谱了。前不久开始服用“七叶安神滴丸”,据称是从中药三七植株中提纯的有效成分制成滴丸。也服用过灵芝孢子粉,据说能够安神助眠,对我来说都未起到明显作用。目前还在继续探寻其它有效办法。

关于行的问题。人老腿先老,我从六十岁开始出现坐骨神经痛,根源在于腰椎骨病变压迫坐骨神经,导致右腿酸麻。试过多种疗法,发现腰椎牵引法最有效。因此自购一台家庭用牵引床,自行治疗一两个月,将腰椎拉松,使之不再压迫相关的神经,从而缓解症状,效果可维持一年。像这样持续了4-年,这段期间我仍坚持慢跑或快走,太极拳等活动,行走基本恢复正常。直至后来下肢动脉斑块堵塞发展,造成间歇性跛行和不宁腿,开始拄杖助行。与此同时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等畸变发展,站立和行走更加困难且站立不稳,不得不开始使用助行车。我现用的手推助行车2辆,一辆较稳重供室外用,可以自己推行,可坐下休息,也可坐下请别人推行。另一辆较轻便灵活供室内推行或锻炼用。用了助行车,既安全又方便,实在是个贴心好帮手,特强烈向老年朋友推荐。去年4月不慎发生压缩性骨折,做了骨水泥手术,至今未能复原。加之双腿酸麻疼痛,夜不能眠,直至脚趾出现溃疡。去血管外科检查发现双下肢动脉堵塞严重,手术放置两个气球及支架,情况立即好转。至今一年复查,下肢血液通行程度一半左右,晚间入睡后仍时有疼痛,可能是微细血管仍有堵塞,西医已无法,现正服用中药汤剂,活血化瘀,效果有待观察。

另一个严重问题是站立和行走时失去平衡,已经跌倒数次,至今未能检查出病因。老年人跌跤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性命,务必高度注意并严防。万一发生跌倒,宁可向前倒以手撑地,避免向后倒以臀部着地。因为臂骨或腕骨骨折的后果远比股骨或髋骨骨折的后果来得轻。目前在家中和附近推车行走可以自理,外出较远距离则用电动轮椅,已经去过几家公园和博物馆,只要是无障碍场地都没问题。“行”是我自理行为中的短板,但目前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我们目前常年蹲家,难得外出办事或采购。多年前我巳办理了网上银行和习惯网上购物,所以目前的水电气等生活缴费,和相当部分购物也都能使用网银或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目前什么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网上应有尽有,大自电脑、照相机、电动车,小到豆腐干、花生米、擦手膏,只要下个订单,线上付款,不几天就送货上门了。不但能够隨心所欲,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而且不去麻烦別人,实在是很潇洒。

目前我和老伴居家养老,常年依靠一位钟点工,上午负责采购食品原料,打扫卫生,洗衣,中午做好饭菜,晚饭和早饭比较简单,以中午的剩菜和各种面食为主,基本上我们自理。她还为我们做按摩推拿。前些时为了照顾我们,儿子退休后在我们家同楼租了一套房,替我们管理家务。最近打算请一位钟点工晚上来家过夜陪伴,应对突发的意外情况。总之,目前居家养老状况比养老院更加自由适意,还是很难得的,应该满足与感恩。希望维持一段时期,到了完全不能生活自理时,再看情况作打算吧。

   我已94岁了,体能退化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但通过全方位有计划的干预可以延缓这个过程,尽量保持多一些生活自理能力,使老年生活更加轻松愉快,并减少对家人和社会的依赖。以上是我进入老年后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希望和朋友们共同探讨切磋,让我们的老年生活更加健康多彩。

(袁从袆,男,1928年生,离休干部,江苏省农科院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